燊海井竣工初期,日喷黑卤14立方米,日产天然气8500立方米,烧盐锅80余口。近200年来,燊海井这口资深老井为自贡的盐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燊海井既是一口旺产深井,又是一座盐业历史博物馆,它真实地再现了井盐生产的全过程和发展,极具史料和科研价值。
在燊海井,你不仅可以欣赏到古盐井原始风貌,现场目睹古老传统的制盐工艺,还可以买上几袋市场上买不到的鲜盐带回家。据介绍,制盐工艺共分为四大流程:一是提清化净,将卤水排放入圆锅中烧热,随后把准备好的黄豆豆浆按一定比例下锅,分离出杂质,以提高盐质。二是提取杂质。三是下渣盐、铲盐。最后是淋盐、验盐。
用大铁锅土法熬制井盐,是一代又一代传承和延续下来的古老制盐技艺。走进燊海井的老灶房,你会看到传统敞锅熬盐的独特景象,没有任何一点现代工业痕迹。整个屋内热气腾腾、雾气缭绕,八口大圆锅里的白色液体正在井底自产的天然气的燃烧中翻滚沸腾,周围圆柱形的凝固晶体堆成一座座雪白的小山,光着膀子汗流浃背的制盐师傅正挥动着盐铲仔细地滤去锅里的杂质和泡沫,场面原始而壮观。
制盐师傅一边劳动一边热情地告诉记者,燊海井低压火花圆锅制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制盐工艺,制盐的主要原料为卤、黑卤、盐岩卤三种。燃料为燊海井自产的低天然气。制盐的为圆锅灶,亦称瓮笼灶。主要制盐工具有:灶笼子、铁铲、烟子扁、磨盐扁等。
记者了解到,制盐师傅们在熬盐时要往盐卤水里加入一定比例的黄豆桨,经过8个小时的熬煮,待水分干后结成盐晶体,这样的盐的颜色和质量才属上乘。老灶房每天的产盐量达两吨左右,每吨盐巴所需的十一二方卤水便是通过卷扬机用细铜管从燊海井里汲取。目前,自贡包括东源井等其他许多深井的卤水都已枯竭,以产天然气为主,而剩下的这口唯一还在生产盐的燊海井,经过近200年来的不断开采,卤水也开始逐渐减少并走向枯竭。
用顿钻凿盐井和用铁锅熬制井盐的方法,在其它地方虽然已经消失和终结,但是,燊海井所保留下的古老制盐工艺和历史遗迹,却仍在默默地向世人诉说着当年曾经有过的辉煌和荣耀。燊海井已成为中国井盐文化和盐井钻凿、井盐熬制全部古老传统工艺的活化石,稀缺而又珍贵。
燊海井对外往开放20年来,已成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贡的一个重要人文景点,中外游人闻者神往,来者驻足,无不为这一人类文明史的奇观、世界钻井史的丰碑所折服。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燊海井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以燊海井为主要载体的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又被颁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